超實用~癌症專家的營養補充指南

手術 × 化療 × 放療 × 免疫治療:全面營養補充策略,減少副作用、提升免疫力


免費癌症支援服務

香港癌症支援網為您提供全方位、免費的癌症資訊與專業協助,
確保每一位患者與家人都不必獨自面對挑戰。

癌症治療期間,身體常因化療、放療或手術而出現副作用,例如:疲憊、貧血、白血球下降、嘴破、腹瀉、手足症等。
在這個過程中,適當的營養補充不僅能幫助身體修復,也能提升免疫力,減少副作用的影響。以下整理了臨床常見的
營養補充指南,提供病友與家屬參考。

手術期營養補充

手術前後要加強蛋白質攝取(如魚肉、蛋、豆腐、乳清蛋白、營養配方品),幫助傷口癒合與降低感染風險。
維生素C有助於傷口修復,維生素D3則能提升免疫功能。需要注意的是,薑黃素與魚油具有抗凝血作用,建議手術前與術後7天避免使用。

  • 高蛋白(魚、蛋、豆腐、乳清)
  • 維生素C:傷口修復
  • 維生素D3:提升免疫力
  • 避免:薑黃素 & 魚油(術前後 7 天避免)

化療期間營養補充

化療常見副作用包含白血球低下、貧血、口腔潰瘍與腹瀉。建議在化療前3-5天開始補充高蛋白飲食與營養品(含三效免疫營養素)。
麩醯胺酸每天20-30克,有助於預防嘴破與腹瀉;B群能改善疲憊與神經不適;維生素C與維生素D3則有助免疫力提升。
部分研究顯示,雲芝多醣體、酵母多醣體能協助刺激免疫系統,幫助白血球回升。

  • 化療前 3–5 天開始補充高蛋白
  • 麩醯胺酸 20–30g/天 → 預防嘴破、腹瀉
  • B 群 → 改善疲憊、神經不適
  • 維生素C、D3 → 提升免疫
  • 多醣體(雲芝、酵母)→ 幫助白血球回升

放療期間營養補充

放射治療常造成皮膚炎、口腔潰瘍、腹瀉與疲憊。建議補充麩醯胺酸、維生素C、維生素D3、薑黃素及魚油以減少發炎。
益生菌與酵素能改善腸道環境,減少腹瀉與脹氣。但若白血球低於2000時,需暫停使用益生菌。

  • 常見副作用:皮膚炎、口腔潰瘍、腹瀉、疲憊
  • 推薦補充:麩醯胺酸、維生素C、維生素D3、薑黃素、魚油
  • 益生菌、酵素 → 改善腸道環境(但 WBC < 2000 需暫停益生菌)

免疫治療與標靶治療的營養補充

免疫治療需要良好的營養基礎,建議攝取足夠蛋白質,並輔以維生素D3、維生素C及多醣體(如雲芝、酵母多醣體)。
標靶治療常見嘴破、腹瀉與手足症,建議補充麩醯胺酸、B群、益生菌,並做好皮膚與口腔保養。

  • 免疫治療:蛋白質 + 維生素C/D3 + 多醣體
  • 標靶治療副作用:嘴破、腹瀉、手足症
  • 推薦:麩醯胺酸、B 群、益生菌、皮膚口腔護理

副作用管理與營養支持

  • 癌疲憊 → B 群、維生素C、薑黃素、Q10
  • 嘴破 → 麩醯胺酸、維生素C、B 群
  • 貧血 → 高蛋白 + 鐵質(蛤蜊、牡蠣、豬肝)
  • 白血球低下 → 蛋白質、多醣體
  • 手足症 → B 群 + 乳液護理
  • 放療皮膚炎 → 防護膜、修復乳液

總結

癌症治療過程中,營養補充與醫師治療同等重要。均衡飲食、適度運動與足夠休息,加上針對性的營養補充,能幫助病友減輕副作用、提升免疫力,並改善生活品質。

立即聯絡我們的專業團隊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