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引起的噁心與嘔吐(CINV):全面應對指南

掌握致吐機制與預防策略,香港病人專屬的全方位舒緩方法


免費癌症支援服務

香港癌症支援網為您提供全方位、免費的癌症資訊與專業協助,
確保每一位患者與家人都不必獨自面對挑戰。

化療引起的噁心與嘔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 簡稱 CINV)是癌症病人最怕面對的副作用之一,不僅干擾日常生活與飲食,還可能削弱抗癌意志,甚至影響治療依從性與結果。

據臨床資料指出,CINV 的程度和類型依據不同化療方案的致吐性分為「高度/中度/低度/微度」,對應不同預防策略與用藥組合。NCCNWikipedia

序言

病理機轉與致吐風險

機轉概要

化療藥物可刺激胃腸道的腸嗜鉻細胞釋放 5‑HT(血清素),透過迷走神經傳導至延髓的嘔吐中樞,引發急性嘔吐;延遲性嘔吐則與 Substance P 及 NK₁ 受體相關,通常在給藥後 24 小時至 3–4 天出現。Wikipedia

風險分類與病人特質

化療藥物依致吐風險分級(高度至微度),個人風險因素包括對 CINV 的預期、焦慮、女性、年輕、較少飲酒史、暈車病史、妊娠時嘔吐史等。Wikipedia

藥物預防與對策

致吐風險分類
處理策略
高致吐方案
(如順鉑 cisplatin)
採「三重保護」策略:5-HT₃ 受體拮抗劑(如 ondansetron、palonosetron)+NK₁ 受體拮抗劑(如 aprepitant、rolapitant)+類固醇,有效降低急性與延遲性嘔吐。
治療後 2–4 天改為「雙重保護」(NK₁ + 類固醇)。
Wikipedia, NWC Cancer Network
中致吐方案
(如單用 doxorubicin)
化療前 30–60 分鐘給予 5-HT₃ 拮抗劑 + 類固醇,之後 2–3 天續用類固醇即可。
Pinkbook, SpringerLink, NWC Cancer Network
低/微致吐方案
低致吐(如 paclitaxel):僅需化療前單一藥物保護。
微致吐藥物(如 vincristine):常規預防非必要。
NCCN, Wikipedia

輔助策略:非藥物與整合方法

生薑(Ginger)

多個 RCT 和系統性回顧顯示,補充 ≤1 g/天生薑可顯著降低急性嘔吐,但對噁心與延遲性嘔吐效果不一致,須進一步大規模研究驗證其效果。可作為輔助方案考慮。MDPISpringerLinkOncology Nursing Society

飲食與營養管理

建議少量多餐,避免油膩、甜食,先進食乾燥食物(如吐司、香蕉),與液體分開進食;飲水可加入檸檬或百香果,飯前後避免大量飲。

其他輔助措施

中醫的薑茶或酸梅飲有助減少噁心;佩戴防吐手環刺激內關穴位;遠離刺激氣味;進行輕度活動如散步;練習正念、冥想以降低焦慮。這些方式對於提升舒緩效果有幫助。Verywell HealthEatingWell

香港病人的實務建議

  1. 預先教育與觀念建立
    治療前應說明 CINV 的類型與預防策略,強調主動應對可減少中斷治療風險。

  2. 採用分級預防策略
    高/中致吐治療方案皆採標準「三/雙重保護」預防方式,確保給藥時間與劑量合規。

  3. 輔助措施納入日常
    可加入生薑、飲食調整、生活方式干預與壓點手環等多面向策略。

  4. 密切監測與個別調整
    若有突破性或頻繁嘔吐,需聯絡醫療團隊,及時調整止吐藥或探索可能的其他原因(如腸梗阻、腦轉移等)。

結語

化療引起的噁心與嘔吐雖頑強,但透過標準化藥物預防策略、輔助營養與生活方式干預,以及早期患者教育,可大幅提升治療順從性與生活品質。以香港病人為中心的整合性支援是關鍵,不讓副作用成為治療路上的絆腳石。

立即聯絡我們的專業團隊

參考文獻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