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逆轉戰:脂肪乳點滴

化療、放療與免疫治療掏空體力,脂肪乳點滴協助香港癌症病人重建能量與生活自主性

免費癌症支援
香港癌症支援網為您提供全方位、免費的癌症資訊與專業協助,
確保每一位患者與家人都不必獨自面對挑戰。

治療掏空之後,如何把能量補回來

對於香港癌症患者而言,真正的戰場並不僅僅在腫瘤。化療、放療、免疫治療與標靶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往往比腫瘤本身更快「掏空」身體。許多人在治療過程中體重驟降、肌肉流失、體力下滑,甚至進入癌因性惡病質(cancer cachexia)。

在這種情況下,光靠日常飲食或口服營養補充品往往不足,醫療團隊可能會建議使用靜脈營養(parenteral nutrition, PN),其中核心成分之一就是「脂肪乳點滴」(intravenous lipid emulsion, ILE)。對病人來說,這不是單純「滴脂肪」,而是把能量、免疫調節與抗發炎的潛力直接輸送回身體,幫助渡過最困難的時刻。

(參考:Wischmeyer, 2020;Pradelli et al., 2020)

什麼是脂肪乳點滴?

脂肪乳是一種靜脈營養配方,由植物油或魚油經乳化處理,加上卵磷脂作為乳化劑與甘油作為穩定劑,最後以水稀釋成乳白色液體。它能直接輸注入靜脈,不依賴腸道吸收。

常見的脂肪乳配方包括:

  • 大豆油乳劑:含大量 ω-6 脂肪酸(亞麻油酸),能提供必需脂肪酸,但高比例 ω-6 可能促進發炎。 (Pradelli et al., 2020)
  • 中鏈三酸甘油酯 (MCT) 配方:代謝快,不需要膽鹽或肉鹼,適合需要快速能量的病人。 (Waitzberg et al., 2006)
  • 橄欖油乳劑: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ω-9),相對代謝中性,降低促發炎風險。 (Calder, 2019)
  • 魚油乳劑:含 EPA 與 DHA (ω-3 脂肪酸),具有抗發炎與免疫調節作用,近年被視為「免疫營養」的重要成分。 (Calder, 2022)

不同配方,代表著不同的代謝路徑與免疫學效果。

為什麼癌症患者需要脂肪乳?

對抗癌因性惡病質

癌因性惡病質是一種全身性代謝異常,特徵包括體重下降、肌肉流失與能量消耗上升。單靠醣類或蛋白質補充難以滿足需求,脂肪乳能提供高能量密度,避免病人進一步消瘦。 (Fearon et al., 2011)

減少肌肉分解

當能量不足時,身體會分解肌肉蛋白質作為燃料。靜脈脂肪能替代部分能量來源,保護肌肉組織,減少肌少症的惡化。 (Pradelli et al., 2020)

提供必需脂肪酸

人體無法自行合成 ω-6 與 ω-3 脂肪酸,必須由外來來源提供。缺乏必需脂肪酸會導致皮膚乾燥、免疫失衡與創傷癒合不良。脂肪乳能在治療期間維持平衡。 (Calder, 2019)

支持免疫與抗發炎

魚油型脂肪乳含有 EPA/DHA,可減少發炎介質釋放,降低治療引起的慢性發炎狀態,對於正在接受放療或免疫治療的病人尤其重要。 (Calder, 2022)

潛在益處:病人視角

減輕治療副作用

有病人反映,在接受脂肪乳補充後,化療期間的疲倦感下降,精神狀態改善。這與脂肪乳在降低發炎反應、改善能量代謝有關。 (Pradelli et al., 2020)

改善生活質素

對香港患者來說,能不能「行得動、食得下」比數據更重要。當脂肪乳提供足夠能量後,部分病人表示能更快從治療中恢復,提升生活自主性。 (Waitzberg et al., 2006)

幫助完成療程

不少患者因副作用與體力不支被迫中斷治療。脂肪乳點滴能協助病人維持體力,減少「因為撐不住而停療」的風險。 (Wischmeyer, 2020)

風險與爭議

感染風險

靜脈營養需要中心靜脈導管,增加感染機會。若護理不當,病人可能因導管感染住院。 (Pironi et al., 2020)

高脂血症與肝功能負擔

若輸注速度或劑量過大,可能導致血脂過高、肝功能異常。尤其是肝臟已有轉移或功能不全的病人,更需謹慎監測。 (Waitzberg et al., 2006)

脂肪酸比例的爭論
  • 大豆油型乳劑:因富含 ω-6,被質疑可能加劇發炎與免疫抑制。 (Calder, 2019)
  • 魚油型乳劑:部分研究顯示抗發炎作用,但對免疫治療是否有干擾仍需更多數據。 (Calder, 2022)

臨床案例與研究數據

案例一:胃腸道癌症病人

一項歐洲臨床研究顯示,在胃腸道癌患者手術後使用魚油型脂肪乳,能降低感染率與住院天數。 (Pradelli et al., 2020)

案例二:接受化療的乳癌患者

部分研究指出,補充含 ω-3 的脂肪乳可改善化療耐受性,減少發炎標記物。 (Calder, 2022)

案例三:香港本地經驗

在香港的公立醫院,部分進入晚期的病人因嚴重惡病質與口服困難,會接受 PN,其中脂肪乳是主要熱量來源。病人與家屬普遍關心「這是否會養大腫瘤」。醫生解釋,脂肪乳的目標不是「養腫瘤」,而是避免病人因能量不足而過早放棄治療。 (香港臨床營養科經驗,2022)

香港患者的真實處境

醫療體系的限制

公立醫院人手緊張,營養支持往往以「救急」為主,很多病人只有在出現嚴重惡病質時才獲得 PN。病人與家屬常覺得資訊不足,對脂肪乳的作用與風險認知有限。

經濟壓力

部分患者會轉到私營醫療尋求更積極的營養支持,但費用不菲,對基層家庭是沉重負擔。

病人心聲

不少病人說:「我不是怕腫瘤,我是怕治療讓我走不下去。」脂肪乳點滴,對他們來說,象徵著「可以再撐久一點」的機會。

未來展望

精準營養

未來的方向不再是「一刀切」,而是根據病人的腫瘤類型、代謝狀態與免疫治療方式,設計最合適的脂肪乳比例。

與免疫治療的結合

研究正在探索 ω-3 脂肪酸是否能增強免疫治療的效果,或至少減少副作用。這可能成為新一代「營養輔助治療」的一環。

香港的角色

作為中西醫結合的城市,香港可以在公私營系統中推動更全面的營養介入,讓脂肪乳不再只是「最後手段」,而是治療策略的一部分。

結語:把能量輸回身體,才能走下去

對香港癌症病人來說,脂肪乳點滴不只是「靜脈營養」。它是一種讓人有力氣繼續面對治療的方式,是一種對抗惡病質、維持免疫力、改善生活質素的工具。

然而,它也不是萬能:需要專業監測,避免感染與代謝負擔。更重要的是,病人和家屬應該獲得完整資訊,清楚知道為什麼用、怎樣用、什麼時候用。

抗癌是一場長跑,脂肪乳點滴能不能讓你「撐得更久」,取決於醫療決策的精準度與病人的自我覺察。真正的力量,不只是藥物,而是能量被補回來後,病人能再次走出病房,回到生活的勇氣。

想了解如何選擇最合適的癌症輔助療法?

現在就聯絡我們的專員,獲取專業建議,讓我們一同找出最合適您或您家人的方案。

立即聯絡我們的專業團隊

參考資料

  • Calder, P. C. (2019). Rationale for using new lipid emulsions in parenteral nutrition and a review of the trials performed in adults. Proceedings of the Nutrition Society, 78(3), 366–376.
  • Calder, P. C. (2022). Omega-3 fatty acids and cancer-related fatigue. Current Opinion in Clinical Nutrition & Metabolic Care, 25(4), 303–309.
  • Fearon, K., Arends, J., & Baracos, V. (2011).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and treatment options in cancer cachexia.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8(7), 444–454.
  • Pradelli, L., Mayer, K., Muscaritoli, M., & Heller, A. R. (2020). n-3 fatty acid-enriched parenteral nutrition regimens in elective surgical and ICU patients: Meta-analysis. Critical Care, 24(1), 85.
  • Pironi, L., Arends, J., Baxter, J., Bozzetti, F., & Forbes, A. (2020). ESPEN guideline on home parenteral nutrition. Clinical Nutrition, 39(6), 1645–1666.
  • Waitzberg, D. L., Torrinhas, R. S., & Jacintho, T. M. (2006). New parenteral lipid emulsions for clinical use. JPEN Journal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30(4), 351–367.
  • Wischmeyer, P. E. (2020). Tailoring nutrition therapy to illness and recovery. Critical Care, 24(1), 35.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