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香港癌症患者資助全攻略
減輕醫療負擔的實用指南
癌症長期穩居香港頭號殺手位置,每年約有超過三萬宗新症。對確診患者而言,單單醫療費用已經是沉重負擔,更不用說工作能力下降、家庭收入減少、心理健康受影響等連鎖反應。尤其是近十年,隨着標靶治療、免疫療法及先進放射技術發展,治療選擇雖然更多,但藥物與療程費用動輒數萬甚至數十萬元。若沒有適當的資助,許多患者可能會因經濟壓力而放棄治療。
在 2025 年,香港政府、醫院管理局、慈善基金會、宗教團體以及商業機構,已經建立起一套多層次的資助與支援網絡。本文將詳細介紹癌症患者可申請的各類資助,包括 政府資助、慈善基金、醫療保險、社區支援、跨境資源 等,並且提供實用申請貼士,幫助病人和家屬掌握最全面的資訊。
政府與醫管局資助
香港的公共醫療系統以「低收費,高覆蓋」見稱,但癌症治療的藥物費用仍然需要額外資助。
1. 撒瑪利亞基金(Samaritan Fund)
- 主要功能:為無力支付昂貴自費藥物或醫療器材的患者提供資助。
- 涵蓋範圍:包括多種標靶藥、免疫治療藥物,以及部分醫療器材(如人工關節、助聽器、呼吸機)。
- 申請條件:需由主診醫生證明藥物對病人屬醫療必需,並由醫務社工根據家庭入息及資產進行審查。
- 資助形式:可分為全額或部分資助,比例由家庭經濟狀況決定。
2. 關愛基金藥物援助
- 角色:與撒瑪利亞基金互補,專門針對撒瑪利亞基金未涵蓋的高價藥物。
- 特點:一般針對低收入病人,設有入息上限。
- 好處:減少病人因經濟壓力而放棄新藥的情況。
3. 公共醫療費用減免計劃
- 適用對象:低收入人士、綜援受助人、長期病患者。
- 涵蓋範圍:住院費、手術費、診金、檢查、藥物費用。
- 申請流程:透過醫務社工遞交財政證明,審批後可獲全免或部分減免。
4. 社會福利署支援
-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當病人因癌症失去工作能力而家庭收入不足,可申請綜援,每月津貼會因家庭人數及租金而有所不同。
- 傷殘津貼:若病情導致長期功能障礙,可申請普通或高額傷殘津貼(每月約 $1,900–$4,000)。
- 交通費補助:對於需要長期覆診或接受治療的病人,可申請公共交通費用補貼。
慈善基金與非牟利機構
香港有不少慈善基金與非牟利團體,致力為癌症患者提供藥費支援、生活補助及心理輔導。
1. 香港癌症基金會
- 主要服務:免費心理輔導、支援小組、癌症資訊、營養與復康課程。
- 生活支援:提供假髮、義乳、護膚品,減少病人外觀與生活壓力。
- 特色:不屬現金資助,但能顯著提升病人生活質素。
2. 香港防癌會
- 重點:針對藥物資助與生活援助。
- 計劃:設有「癌症藥物資助計劃」,部分患者可獲一次性藥費補貼,或長期津貼。
3. 跨國藥廠患者援助計劃(PAP)
- 例子:羅氏(Roche)、諾華(Novartis)、默沙東(MSD)等藥廠會為特定藥物設立資助計劃。
- 形式:通常為「買幾針送幾針」或「低價供應」,大幅降低藥費。
- 申請流程:需醫生證明並由藥廠專員跟進。
4. 宗教與地區團體
- 基督教團體:提供醫療援助金、陪診服務。
- 佛教慈善組織:部分寺廟及基金會會向低收入病人提供緊急醫療金。
- 地區基金:如鄉事會、地區組織設立「病人關懷基金」,提供生活或交通津貼。
醫療保險與僱員福利
1. 自願醫保計劃(VHIS)
- 政府推動的醫療保險計劃,涵蓋住院及手術費用。
- 高端計劃更涵蓋標靶治療及日間治療。
- 若病人於確診前已購買,可大大減輕經濟壓力。
2. 僱員醫療保險
- 部分公司為員工提供團體醫保,包括癌症治療。
- 覆蓋範圍因公司而異,有些包括標靶藥及海外治療。
- 員工應主動查詢,避免錯失保障。
3. 醫療貸款及靈活付款計劃
- 商業銀行與保險公司合作,提供「醫療貸款」。
- 患者可分期支付藥費,甚至有慈善基金補貼部分利息。
社區與互助支援
1. 社區關懷基金
- 地區機構或慈善會設立,專注支援低收入病人。
- 涵蓋:交通費、營養品、臨時藥費補貼。
2. 癌症患者互助小組
- 提供小額現金援助、食物券、義工服務。
- 義工協助陪診、家務、購物。
3. 中醫及輔助治療支援
- 部分非牟利中醫診所為癌症患者提供低收費治療。
- 可幫助減輕化療副作用,提升生活質素。
跨境與國際資源
1. 大灣區醫療合作
- 香港居民若持「港澳居民居住證」,可參與內地醫保。
- 在廣東省醫院接受治療時,部分藥物可獲報銷。
2. 國際慈善資助
- Macmillan Cancer Support(英國)、CancerCare(美國):為癌症患者提供心理、資訊及部分經濟支援。
3. 跨國藥廠計劃
- 大藥廠設立的援助計劃覆蓋全球,香港病人亦有機會受惠。
申請實務與常見問題
申請流程
- 與主診醫生討論治療方案。
- 查詢藥物是否屬於名冊或基金涵蓋範圍。
- 向醫務社工表達申請意願。
- 準備財務文件(入息、存款、資產證明)。
- 遞交申請,等待審批。
常見問題 Q&A
- 是否可同時申請多個基金?
可以,但若已獲全額資助,其他基金或不再批出。 - 中產家庭是否沒有機會獲資助?
並非如此,部分基金設有「部分資助」制度,中產家庭同樣可獲減輕負擔。 - 審批時間多久?
撒瑪利亞基金一般需 2 至 6 週,緊急個案可加快。
未來趨勢與政策展望
- 藥物名冊持續擴展:隨着藥價下降,更多標靶及免疫藥將納入政府資助範圍。
- 電子化申請平台:未來將推出「一站式網上申請」,病人無需四處提交文件。
- 精神健康融入資助體系:更多慈善機構提供癌症患者心理治療補助。
- 跨境醫療協作:粵港澳三地醫療資源互通,有望令香港患者以更低成本獲得治療。
結語
癌症是一場消耗身心的長期戰爭。除了身體上的痛苦,經濟壓力往往是最沉重的負擔。幸好在 2025 年,香港已建立起一個多層次的支援系統,涵蓋政府、慈善、醫保、社區及跨境資源。只要患者與家屬能 積極尋找資訊、善用醫務社工、提早準備文件,便能在有限資源下獲得最大的支持。
癌症患者並不孤單,每一項資助、每一次援助,都是社會給予的力量。透過這些支援,患者能更專注於治療與康復,提升生活質素,並懷着希望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