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患者眼中的循環腫瘤細胞(CTC) — 臨床證據與實務價值
為乳癌病友提供個人化風險分層、療效監測與復發預警的可操作訊號
在香港,乳癌長年位列女性癌症的首位,每年有數以千計的新症個案。無論是接受手術、化療、標靶治療或荷爾蒙治療的病人,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往往是:「我的治療是否有效?」、「我的癌症會否復發或擴散?」 傳統的影像掃描和腫瘤標記(如 CEA、CA15-3)固然常見,但在現今精準醫學時代,這些檢測未必能提供即時而準確的答案。
循環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的出現,為患者提供了一扇新的窗口。透過抽取血液,就能檢測到是否有癌細胞進入血液循環,並從中獲得對病情更深層次的理解。本文將以香港病人的視角,結合國際臨床證據,全面探討 CTC 在乳癌診療中的價值。
循環腫瘤細胞技術的發展與國際權威地位
許多患者以為,只有在癌症晚期才會檢測到 CTC。但實際上,多項研究指出,10–40% 的早期乳癌患者血液中也能檢測到 CTC。這一發現對病人來說意義重大。
美國一項涉及 302 名早期乳癌患者的研究發現,血液中有 CTC 的患者,其治療反應顯著較差,復發風險也更高。同樣,在德國針對 2000 多名早期乳癌患者的臨床研究中,結果顯示 CTC 數量越多,病人的生存期越短,整體預後亦更差。進一步的綜合分析整合了全球 49 項研究,結論一致:CTC 的存在與病情惡化和生存期縮短密切相關。
這些數據告訴香港患者:即使在早期,CTC 也能作為「隱形指標」,反映治療後仍有殘餘癌細胞在血液循環內,提示潛在復發風險。
另一個常見疑問是:CTC 與腫瘤大小是否相關? 美國一項涵蓋 3173 名早期乳癌患者的大型研究顯示,有 CTC 的患者通常腫瘤體積更大。這意味著,CTC 不僅是單純的檢測數字,更能反映腫瘤的生物學行為。對病人來說,這能幫助理解為何同樣屬於「早期」,但治療策略和預後可能完全不同。
循環腫瘤細胞CTC與腫瘤大小的關聯
晚期乳癌患者的CTC(circulating tumor ell)檢測價值
在晚期乳癌中,CTC 的意義更為突出。美國一項針對 492 名晚期乳癌患者的研究發現,CTC 數量越多,病人癌症擴散得更快,轉移腫瘤數目也更高。
這對香港的患者來說極具啟示性:即使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CTC 仍能提供一種比影像檢測更靈敏的工具,協助病人及醫生提早發現病情變化,從而調整治療計劃。
治療過程中CTC循環腫瘤細胞的監測功能
有病人會問:「我已經開始治療,現在再做 CTC 循環腫瘤細胞還有用嗎?」 答案是肯定的。
美國一項針對 177 名乳癌患者的研究,分別在五個時間點檢測 CTC,結果顯示無論何時抽血,CTC 的數量都能反映治療反應和病情發展。對患者而言,這意味著 CTC 檢測並非一次性的工具,而是一個可持續監測的指標。
更重要的是,即使影像掃描顯示病情惡化,CTC 仍能提供額外訊息。例如一項針對 138 名晚期乳癌患者的研究發現,雖然影像學顯示病情進展,但若血液中沒有 CTC,患者的生存期可達 19.9 個月,相比有 CTC 的僅 6.4 個月,差距非常明顯。這清楚反映出 CTC 能進一步分層患者,協助醫生判斷病程。
CTC循環腫瘤細胞與傳統乳癌指標的比較
很多香港病人熟悉的檢測是 CEA 或 CA15-3。這些傳統腫瘤指標雖然廣泛使用,但其敏感度和特異性有限。
一項歐洲多中心研究,涉及 1900 名晚期乳癌患者,發現當 CEA 或 CA15-3 升高時,死亡風險增加約 1.59 倍;然而,當 CTC 升高時,死亡風險卻增加近 2.9 倍。當研究者同時比較 CTC 與傳統腫瘤標記的預測力時,CTC 的效果顯著更佳。
原因很簡單:傳統腫瘤標記檢測的是腫瘤分泌的蛋白質,而這些蛋白質流經血液後可能會被稀釋、代謝,並不能直接形成腫瘤。相反,CTC 是完整的癌細胞,能進一步在身體其他部位生長,導致轉移。從患者角度來看,CTC 就像是「未來癌變的種子」,它的臨床意義遠超過單純的血清蛋白。
CTC循環腫瘤細胞對香港病人決策的重要性
對香港病人而言,CTC 帶來的價值不只是科學上的。它實實在在影響到治療決策:
- 在早期乳癌中,CTC 可幫助判斷是否需要更積極的輔助治療。
- 在晚期乳癌中,CTC 能提供更早期的病情提示,讓病人和醫生有時間調整療法。
- 在療效評估上,CTC 可成為持續監測的工具,比等待影像掃描更快一步。
香港病人普遍希望治療方案「清楚、有效、不浪費時間」。CTC 的臨床證據能夠支持這一需求,為患者帶來更大的安全感與科學依據。
患者視角下的實際啟示
從患者的角度來說,CTC 檢測的最大價值是「知道得更早,準備得更好」。當治療不如預期時,病人往往最怕的是「錯過了最佳時機」。CTC 的檢測提供了一種比傳統工具更靈敏、更個人化的方式,讓患者能與醫生討論更合適的下一步方案。
這不單是醫學技術的進步,更是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因為它讓患者知道:病情不是一個「等到惡化才會發現」的黑盒子,而是可以被更早揭示、及時應對的挑戰。
結論
乳癌 CTC 檢測的臨床證據已經非常充分。無論在早期還是晚期,無論在治療前或治療中,CTC 都能為病情提供額外而關鍵的訊息。對香港病人而言,CTC 不只是實驗室的一個數據,而是一種能夠影響治療選擇、帶來安心感的工具。
隨著精準醫學的發展,CTC 的臨床應用勢必會在香港更廣泛普及。對病人來說,理解並善用這項技術,將是邁向更好治療效果的重要一步。

立即聯絡我們的專業團隊
參考資料
- Cristofanilli, M., et al. (2004).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survival i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1(8), 781-791.
- Pantel, K., & Alix-Panabières, C. (2010). Circulating tumour cells in cancer patients: 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s. 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 16(9), 398-406.
- Dawood, S., et al. (2008).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in breast cancer: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valu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6(19), 3211-3218.
- Rack, B., et al. (2014).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predict survival in early average-to-high risk breast cancer patients.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106(5), dju066.
- Bidard, F. C., et al. (2014).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in breast cancer: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interventional trials. Cancer Metastasis Reviews, 33(1), 53-70.
- Ignatiadis, M., & Sotiriou, C. (2013).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in breast cancer: emerging biological insight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Breast, 22(2), S64-S69.
- Janni, W., et al. (2016). Pooled analysis of the prognostic relevance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in primary breast cancer.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22(10), 2583-2593.
- Xu, B., et al. (2019). 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CSCO) Breast Cancer Guidelines. Cancer Communications, 39(1),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