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治療

治療原理

手術治療是通過外科方式直接切除腫瘤及其周圍可能含有癌細胞的組織,並在必要時切除相關的淋巴結,從而達到根治或減輕病情的目的。
外科治療的理念是「完全切除腫瘤並最大限度保留功能」,因此現代癌症手術不僅追求腫瘤的徹底去除,還重視術後生活品質與器官功能保護。


治療目的

  • 根治性:在腫瘤尚未擴散的情況下,徹底切除,達到治癒的可能。

  • 減少腫瘤負荷:在腫瘤無法完全切除時,減少腫瘤體積,便於其他療法發揮作用。

  • 緩解症狀:解除腫瘤引起的出血、梗阻或疼痛。

  • 診斷與分期:通過切除組織做病理檢查,確定腫瘤類型與分期。


適用情況

  • 早期癌症(無遠端轉移)

  • 腫瘤局限於可切除範圍

  • 患者身體狀況允許手術(心肺功能、免疫狀態良好)

不適用情況包括:廣泛轉移、嚴重合併症、手術風險過高等。


治療方式與流程

  • 傳統開放手術:經切口直視下切除腫瘤,適合體積較大或位置複雜的腫瘤。

  • 微創手術(腹腔鏡、胸腔鏡):切口小、恢復快,適用於多數早期腫瘤。

  • 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精準度高,對保護神經、血管有優勢。

  • 冷凍/射頻消融:針對無法手術切除的局部病灶進行破壞。

手術流程

  1. 術前評估(影像檢查、血液檢測、麻醉風險評估)

  2. 制定手術計劃(切除範圍、重建方式)

  3. 實施手術

  4. 術後監測與康復訓練


副作用與管理

常見副作用:術後疼痛、出血、感染、傷口癒合延遲、器官功能受損。
管理方法

  • 嚴格無菌操作

  • 術後鎮痛與抗生素治療

  • 早期下床活動與呼吸訓練

  • 個別情況下需要物理治療或康復訓練


最新進展

  • 術中導航技術:結合 CT/MRI 即時影像,提高手術精準度。

  • 快速康復外科(ERAS)理念:優化術前、術中、術後管理,縮短住院時間。

  • 微創與機器人輔助手術:減少創傷,保護功能結構。

  • 結合 RGCC 檢測:術前分析腫瘤分子特徵,預測復發風險,術後制定個人化輔助治療方案。


與其他療法的結合

  • 術前新輔助治療(化療、放療、標靶)縮小腫瘤

  • 術後輔助治療(化療、免疫、RGCC個人化方案)降低復發風險

  • 多學科會診(MDT) 制定最佳治療計劃


小結

手術治療是許多早期癌症的核心治療方式,但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單純手術。現代外科理念更注重與放療、化療、免疫、標靶及 RGCC 個人化檢測相結合,既提高治癒率,也降低術後併發症與復發風險。

立即聯絡我們的專業團隊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