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逆轉戰:脂肪乳點滴
對於香港癌症患者而言,真正的戰場並不僅僅在腫瘤。化療、放療、免疫治療與標靶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往往比腫瘤本身更快「掏空」身體。許多人在治療過程中體重驟降、肌肉流失、體力下滑,甚至進入癌因性惡病質(cancer cachexia)。
對於香港癌症患者而言,真正的戰場並不僅僅在腫瘤。化療、放療、免疫治療與標靶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往往比腫瘤本身更快「掏空」身體。許多人在治療過程中體重驟降、肌肉流失、體力下滑,甚至進入癌因性惡病質(cancer cachexia)。
硫辛酸(Alpha-Lipoic Acid, ALA)是一種含硫化合物,兼具水溶性與脂溶性特質,能夠在不同細胞環境中發揮作用。作為線粒體能量代謝的重要輔酶,以及強效的抗氧化劑,硫辛酸近年來在癌症領域受到關注。許多香港病人除了接受傳統癌症治療(如手術、放療、化療、免疫治療)外,也希望透過營養補充與功能醫學干預,來改善副作用、提升免疫力與生活品質。本文將以病人角度,深入探討硫辛酸與癌症的研究證據與應用現況。
在香港的醫療環境裡,愈來愈多病人聽到醫生建議「要補白蛋白」。然而,白蛋白(Albumin)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有些病人要接受靜脈輸注?這背後是醫學需要、還是醫療習慣?對於病人和家屬來說,如何在資訊有限的情況下作出抉擇?本文將從病人角度出發,深入探討白蛋白的臨床角色、風險、爭議,以及病人在香港醫療體制中的自主選擇權。
睪丸癌是一種起源於睪丸生殖細胞的惡性腫瘤,雖然發病率相對較低,但在年輕男性(15–35歲)中是最常見的腫瘤之一。主要類型包括精原細胞瘤和非精原細胞瘤(如畸胎瘤、胚胎癌、絨毛膜癌等)。其特點是進展迅速、易轉移,但早期治療預後良好。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是指發生於腦或脊髓的惡性或良性腫瘤,包括膠質瘤、腦膜瘤、脊髓腫瘤等。這類腫瘤可壓迫周圍神經組織,影響神經功能,並可能引起顱內壓升高或脊髓受累。
軟組織肉瘤是一類起源於肌肉、脂肪、血管、神經或結締組織的惡性腫瘤,屬於罕見癌症,但具有高度異質性和局部侵襲性。該類腫瘤可發生於四肢、軀幹、頭頸或內臟周圍,並可能侵犯周圍組織或淋巴結,部分亞型易發遠處轉移。
非黑色素瘤皮膚癌主要包括 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BCC)和 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是最常見的皮膚癌類型,發生於皮膚表皮或毛囊基底細胞。雖然惡性程度通常低於黑色素瘤,但仍可能局部侵襲、破壞組織,少數可轉移,尤其是鱗狀細胞癌。
咽癌是發生於咽部組織的惡性腫瘤,主要包括口咽癌和下咽癌,不包括鼻咽癌。此類腫瘤多見於中老年男性,與吸煙、長期飲酒、慢性刺激及病毒感染有關。早期症狀不典型,易被忽視,因此早期篩查與護理管理對維持吞嚥、語音及生活品質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