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療

治療原理

放療利用高能射線(如 X 射線、γ 射線)破壞癌細胞 DNA,使其失去分裂能力並逐漸死亡。正常細胞的自我修復能力比癌細胞強,因此放療可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最大程度保護正常組織。


治療目的

  • 根治:局部早期腫瘤的主要或輔助治療

  • 術前縮小腫瘤、術後消滅殘餘癌細胞

  • 緩解晚期癌症的疼痛、出血或壓迫症狀


適用情況

  • 腫瘤局限且對放射線敏感

  • 手術風險高的患者

  • 作為綜合治療的一部分


治療方式與流程

  • 外照射放療(常見)

  • 近距離放療(腔內、組織內)

  • 立體定向放療(精準打擊腫瘤)
    流程:定位與計劃 → 分次照射(通常 5-7 週) → 定期評估效果


副作用與管理

  • 皮膚紅腫、乾燥或脫皮

  • 疲倦、食慾下降

  • 器官特異性副作用(如肺炎、腸炎)
    管理:皮膚護理、營養支持、適度休息


最新進展

  • 調強放療(IMRT)

  • 影像引導放療(IGRT)

  • 質子治療(精準且對周邊組織損傷更小)

  • RGCC結合放療,針對放射敏感性調整方案


與其他療法結合

  • 與手術、化療配合

  • 與免疫治療結合可增強抗腫瘤免疫反應


小結

放療在多數實體瘤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適合局部控制與緩解症狀。

立即聯絡我們的專業團隊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