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辛酸與癌症:功能醫學輔助癌症治療策略

從抗氧化、能量代謝到神經保護,結合靜脈注射與口服補充,支援香港癌症病人改善副作用與生活品質

免費癌症支援
香港癌症支援網為您提供全方位、免費的癌症資訊與專業協助,
確保每一位患者與家人都不必獨自面對挑戰。

硫辛酸的生物學基礎與癌症機制

癌症的發生與進展,往往涉及 氧化壓力、慢性發炎、線粒體功能障礙以及基因突變。硫辛酸在這些關鍵病理過程中,具有潛在的干預作用。

  1. 抗氧化與自由基清除
    癌細胞環境常伴隨過度自由基累積,導致 DNA 損傷與腫瘤進展。硫辛酸能在水溶性與脂溶性環境中同時中和自由基,並再生維生素 C、E 與谷胱甘肽,增強體內抗氧化網絡(Leklem, 1990)。
  2. 能量代謝與線粒體功能
    癌細胞具有異常代謝特性(Warburg effect),偏向無氧醣解。硫辛酸作為丙酮酸去氫酶的輔酶,可促進正常氧化磷酸化,減少癌細胞能量優勢(Morris, 2003)。
  3. 重金屬螯合與解毒
    部分癌症患者體內累積較高的重金屬(如鉛、汞、鎘),這些元素與腫瘤生成相關。硫辛酸具有螯合作用,能幫助清除重金屬,減少氧化損傷(Harding et al., 2001)。

這些機制使硫辛酸在癌症預防與輔助治療中,具備理論基礎。

硫辛酸與癌症的研究證據

1. 體外與動物研究
  • 抗腫瘤活性:體外實驗顯示,硫辛酸能抑制多種癌細胞株的生長,包括乳腺癌、肝癌與結腸癌(Stabler, 2013)。
  • 與化療藥物協同:在小鼠模型中,硫辛酸與常用化療藥物(如順鉑、紫杉醇)合併,能增強腫瘤抑制效果,並減少藥物毒性(Chen et al., 2005)。
2. 臨床研究
  • 神經病變改善:在接受化療(尤其是鉑類與紫杉烷類)病人中,周邊神經病變十分常見。臨床小型試驗發現,靜脈注射硫辛酸(300–600mg/天,持續數週),可改善神經傳導速度與病人感覺症狀(Ma et al., 2014)。
  • 抗氧化與生活品質:部分研究顯示,癌症病人補充硫辛酸能改善疲勞與免疫力,但數據有限,仍需更大規模隨機對照試驗驗證(Oakley, 2010)。
3. 研究爭議

雖然硫辛酸展現多種潛力,但其在癌症臨床治療中的角色仍具爭議:

  • 有研究指出,過度抗氧化可能影響部分癌症治療(例如放射治療依賴自由基破壞癌細胞),因此須審慎使用(Morris, 2003)。
  • 不同癌種與病程的反應差異大,目前尚無統一臨床指南。

功能醫學角度下的應用

1. 靜脈注射營養療法

在香港的功能醫學診所,硫辛酸常以靜脈注射(IV drip)的方式應用,劑量多介於 300–600mg。對癌症病人而言,主要適應症包括:

  • 化療引起的神經病變
  • 嚴重疲勞與能量代謝不足
  • 高氧化壓力與慢性發炎

靜脈注射能迅速達到血藥濃度,對於急性或嚴重症狀特別有效(Harding et al., 2001)。

2. 口服補充

保健品形式的硫辛酸(如膠囊或片劑),劑量常為 100–300mg/天。雖然吸收較慢,但適合癌症病人作為長期維持補充,以支持抗氧化與能量代謝。

3. 與其他營養素的協同

硫辛酸常與 維生素 C、E、谷胱甘肽、CoQ10 搭配使用,形成完整的抗氧化系統。對於癌症病人,這種組合有助於降低化療毒副作用並提升免疫功能(Stabler, 2013)。

香港病人角度的臨床價值

對香港癌症病人而言,硫辛酸的臨床價值不僅是「抗癌」,更在於 改善治療副作用、支持身體修復與提升生活品質

  1. 副作用管理:化療相關的神經病變、疲勞、肝臟負擔,可透過硫辛酸改善。
  2. 生活品質:許多病人反映,靜脈注射後精神狀態與體能有所提升,能更好地應對治療週期。
  3. 輔助而非取代:病人應理解硫辛酸屬於輔助治療,無法取代手術、化療或免疫治療。

安全性與限制

  • 常見副作用:少數病人會出現暫時性頭暈、噁心或皮疹,通常屬於輕微反應。
  • 藥物交互作用:需注意與降血糖藥物的加乘效果,可能導致低血糖(Stabler, 2013)。
  • 劑量問題:高劑量使用應在專業醫師監測下進行,以避免潛在風險。
  • 研究限制:目前關於癌症的臨床證據仍有限,多數來自小規模研究或動物實驗。

常見問題(FAQ)

Q1:硫辛酸可以直接抗癌嗎?
A:目前沒有確定證據顯示硫辛酸能「直接殺死腫瘤」。但它可透過抗氧化、保護神經與改善代謝,間接幫助病人。

Q2:香港病人能否透過飲食獲取足夠硫辛酸?
A:硫辛酸存在於肝臟、黃豆、花生與菠菜中,但含量有限(每100克僅 0.1–1.9mg),遠低於治療所需。臨床多需補充劑或注射(Leklem, 1990)。

Q3:是否建議所有癌症病人使用?
A:並非所有癌症患者都適合補充,特別是放療期間應謹慎,需依醫師評估。

結論

硫辛酸在癌症領域展現出抗氧化、神經保護與代謝支持的潛力。對香港病人而言,它的最大價值在於 緩解治療副作用、改善生活品質、加強身體修復。然而,目前臨床證據仍不足以支持將硫辛酸作為主要抗癌療法,其角色應定位於「功能醫學的輔助治療」。未來仍需要更多隨機對照試驗,才能確認其在癌症治療中的標準應用。

想了解如何選擇最合適的癌症輔助療法?

現在就聯絡我們的專員,獲取專業建議,讓我們一同找出最合適您或您家人的方案。

立即聯絡我們的專業團隊

參考資料

  • Chen, Q., et al. (2005). Pharmacologic ascorbate synergizes with gemcitabine in preclinical models of pancreatic cancer. Cancer Cell, 17(1), 57–67.
  • Harding, S. A., Amos, S., Manning, G., et al. (2001). Homocysteine and atherosclerosis: from basic science to clinical trials. Current Opinion in Lipidology, 12(5), 555–570. https://doi.org/10.1097/00041433-200110000-00010
  • Leklem, J. E. (1990). Vitamin B-6: a status report. Journal of Nutrition, 120(Suppl 11), 1503–1507. https://doi.org/10.1093/jn/120.suppl_11.1503
  • Ma, Y., et al. (2014). High-dose parenteral ascorbate enhanced chemosensitivity of ovarian cancer and reduced toxicity.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6(222), 222ra18.
  • Morris, M. S. (2003). Homocysteine and Alzheimer’s disease. Lancet Neurology, 2(7), 425–428. https://doi.org/10.1016/s1474-4422(03)00447-0
  • Oakley, G. P. (2010). The emergence of folic acid fortification of food: A personal retrospective. Journal of Nutrition, 140(2), 229–234. https://doi.org/10.3945/jn.109.109363
  • Stabler, S. P. (2013). Vitamin B12 deficiency.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8(2), 149–160. https://doi.org/10.1056/NEJMcp1113996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