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as a Metabolic Disease》—— 從「基因出錯」到「能量失衡」的癌症新解讀

《讀懂癌症》是一個專門解讀權威癌症與養生書籍的頻道,
帶領觀眾深入探索「癌症與炎症的奧秘」。

免費癌症支援
香港癌症支援網為您提供全方位、免費的癌症資訊與專業協助,
確保每一位患者與家人都不必獨自面對挑戰。

《讀懂癌症》是一個專門解讀權威癌症與養生書籍的頻道,帶領觀眾深入探索「癌症與炎我們以專業、嚴謹而同時淺顯易懂的方式,
解讀來自醫學權威著作 📖 與最新科研成果 🔬 的寶貴知識,
期望讓每一位關心健康的人,都能以理性與科學的角度,理解身體、預防疾病、守護生命。

本集節目,我們將帶大家閱讀一本極具啟發性的健康著作 -《Cancer as a Metabolic Disease》—— 從「基因出錯」到「能量失衡」的癌症新解讀

按此觀看頻道影片

 

《讀懂癌症》

《Cancer as a Metabolic Disease》—— 從「基因出錯」到「能量失衡」的癌症新解讀

🎙️《讀懂癌症》|用科學重新理解癌症本質

當我們談到「癌症」,大多數人第一時間聯想到的,都是「基因突變」、「DNA 出錯」、「標靶藥物」。過去幾十年,主流醫學也一直把癌症視為典型的「基因疾病」。

然而,美國波士頓學院教授 Thomas Seyfried 在其著作 《Cancer as a Metabolic Disease》 中,提出截然不同的觀點:

癌症,首先是一種「代謝疾病」,真正出問題的是細胞的能量系統,而不是 DNA 本身。

這種說法並非民間傳言,而是建立在近百年科學研究基礎上的一套完整理論,對我們如何理解、防治癌症,都帶來深遠衝擊。

Seyfried 的理論基礎,可追溯至德國生物學家 Otto Warburg。早在 1920 年代,Warburg 已經發現一個幾乎所有癌細胞共有的特徵:

即使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癌細胞仍然主要依靠「葡萄糖發酵」來產生能量。

這種異常代謝現象,後來被稱為 「華堡效應(Warburg effect)」
在健康細胞中,能量主要在線粒體內透過有氧呼吸產生;而線粒體就好像細胞的「發電廠」。

Seyfried 指出:

  • 當線粒體因各種原因受損,細胞便失去正常利用氧氣產能的能力;

  • 為了生存,細胞被迫改用「效率較低」的糖解途徑,以葡萄糖發酵維持生命;

  • 與此同時,會產生大量乳酸,令周圍環境酸化,有利腫瘤擴散與侵襲。

書中提到,實驗觀察顯示:

多數癌細胞的糖代謝速率,比正常細胞高出十倍以上。

換言之,癌細胞幾乎是徹底依賴糖分的「能量寄生者」——癌細胞是典型的「食糖怪獸」

一、從 Warburg 與線粒體說起:癌細胞為何「愛糖如命」?

二、顛覆傳統的關鍵:基因變異或許只是「後果」

傳統觀點認為,癌症起源於 DNA 突變,然後才導致細胞失控增生。
Seyfried 則以一個經典實驗對此提出挑戰:

  • 當研究人員把「癌細胞的細胞核」移植進健康的細胞質中,該細胞仍然有機會維持正常功能;

  • 但如果把「健康細胞的細胞核」放入一個線粒體嚴重受損的細胞質中,細胞反而會出現癌變傾向。

這個實驗說明:

影響細胞命運的關鍵,並不只在「基因程式」,而在於「能量工廠」是否健康。

Seyfried 因此主張:

  • 基因變異,很可能是代謝失衡造成的「結果」,而非癌症的最初起因。

  • 如果只把焦點放在基因突變與標靶藥物,很可能忽略了更深層的「能量問題」。

三、主要功效一:經前症候群(PMS)與女性健康

本書特別強調,月見草油在女性保健方面的臨床應用已相當成熟。
許多女性在經期前會出現乳房脹痛、頭痛、情緒不穩、抑鬱等症狀,這些都與荷爾蒙波動有關。研究指出,月見草油中的 GLA 能協助促進前列腺素合成,繼而調節荷爾蒙平衡,減輕經前症候群的不適。

部分臨床數據顯示,約八成患者在持續補充後,症狀有明顯改善。因此,月見草油常被視為女性日常調理的長期保健選擇之一。

三、癌症是一場「能量戰爭」:從基因醫學走向代謝醫學

書中對現代癌症醫學提出尖銳反思:
過去數十年,醫學界投入龐大資源於基因測序、標靶與免疫治療,癌症治療成本節節上升,但整體死亡率與長期存活率的改善卻相當有限。

Seyfried 認為:

真正的突破,不一定來自更多新藥,而是來自「修復與重建能量代謝」。

他將癌症形容為:「身體失去能量控制權後的結果」。
若能重新奪回能量主導權,癌細胞便失去生存環境。

四、代謝治療四大原則:用營養干預癌細胞

在書中,Seyfried 提出「代謝治療(Metabolic Therapy)」 概念,並初步勾勒出四大核心策略:

1. 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 切斷癌細胞「主糧」

癌細胞高度依賴葡萄糖,而線粒體健康的細胞則具有「代謝彈性」,能在缺糖情況下使用脂肪與酮體作為能量來源。

生酮飲食透過:

  • 大幅降低碳水化合物攝取;

  • 提高優質脂肪比例;

  • 令身體轉而產生酮體(Ketone bodies)。

健康細胞可以利用酮體產能,但多數癌細胞無法有效使用酮體。
Seyfried 形象地說:

「生酮飲食就像拔掉癌細胞的電源,而健康細胞仍能靠後備電池運作。」

在多項動物實驗中,生酮飲食配合低糖控制,腫瘤體積可減少約 50% 以上

2. 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 餓死癌細胞,而非餓死自己

長時間處於輕度斷食狀態時:

  • 血糖與胰島素水平下降;

  • 身體啟動細胞修復與自噬機制;

  • 癌細胞因缺乏穩定能量供應而受抑制。

Seyfried 認為,健康細胞具備「代謝靈活性」,能在斷食時切換至脂肪燃燒模式,但癌細胞欠缺這種調節能力。
因此:

斷食的目的不是讓身體虛弱,而是精準打擊癌細胞的能量依賴。

3. 營養限制與蛋白質調控

書中亦談到某些氨基酸(如精氨酸、谷氨酸)與腫瘤生長有密切關係。
因此,他主張:

  • 適度控制總蛋白質及動物性蛋白比例;

  • 增加蔬果等植化素來源,以減少氧化壓力與發炎反應。

這並非極端節食,而是「精準調整供應」,讓癌細胞難以獲得快速生長所需的原料。

4. 提高癌細胞的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

癌細胞本身的抗氧化能力相對薄弱。
Seyfried 提出的「press-pulse」策略,是指:

  • 「press」:透過生酮、控糖等方式長期壓制其能量來源;

  • 「pulse」:配合高壓氧治療等手段,短時間提高氧化壓力,集中打擊弱點。

他總結道:

「壓住腫瘤的能量供應,再擊中它最脆弱的地方。」

五、數據與案例:從理論走向實證

書中彙整了逾 50 項動物與臨床研究,顯示:

  • 生酮飲食與間歇性斷食配合,可使腫瘤生長速度下降 約 65%~90%

  • 部分個案中,患者在標準療法成效有限的情況下,配合代謝干預後,腫瘤縮小、生活質素提升。

當然,Seyfried 亦強調:

  • 代謝治療並非「單一神藥」,而是 配合現有治療的一種整體策略

  • 任何實際應用必須在專業醫療團隊監督下進行,並按個人體質調整。

六、啟示與反思:我們是否忽略了最根本的一環?

《Cancer as a Metabolic Disease》帶來的最大震撼,在於它迫使我們重新提出這些問題:

  • 癌症是否真的只是「基因命運」?

  • 我們是否低估了「能量代謝」在疾病中的核心角色?

  • 飲食、斷食、壓力管理,是否其實一直是我們手中最被忽略的「治療工具」?

Seyfried 並沒有否定手術、放療、化療、標靶等治療方式,而是指出:

如果不處理「代謝失衡」,就像一邊滅火、一邊繼續加油。

七、結語:從閱讀癌症,到讀懂自己的身體

總結而言,這本書向我們提出一個全新的視角:

癌症也許不是單純的基因錯誤,而是一場身體失去能量控制權後的「代謝失衡」。

而每一次我們選擇吃什麼、如何休息、如何面對壓力,
都可能是在決定身體能量系統,是走向平衡,還是繼續失控。


歡迎訂閱《讀懂癌症》

如果你認同知識改變健康,請 點擊訂閱《讀懂癌症》

https://www.youtube.com/@%E8%AE%80%E6%87%82%E7%99%8C%E7%97%872025

 

想了解如何選擇最合適的癌症輔助療法?

現在就聯絡我們的專員,獲取專業建議,讓我們一同找出最合適您或您家人的方案。

立即聯絡我們的專業團隊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