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與化療的飲食原則:癌症病人營養全攻略

高蛋白、抗發炎飲食與營養補充,幫助癌症患者維持免疫力、減少副作用、提升治療成功率


免費癌症支援服務

香港癌症支援網為您提供全方位、免費的癌症資訊與專業協助,
確保每一位患者與家人都不必獨自面對挑戰。

研究顯示,超過八成的癌症病人在治療過程中會出現營養不良,近四成因營養不足而影響治療效果 (ESPEN, 2021;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023)。良好的營養支持能夠:

  • 避免體重過度下降
  • 幫助術後與化放療恢復
  • 維持免疫功能
  • 減少副作用與發炎反應
  • 提升生活品質與治療成功率

為什麼營養這麼重要?

癌症病人營養核心原則

增加熱量與蛋白質

治療期間,建議每日熱量需求為 30–35 kcal/kg,蛋白質需求為 1.2–1.5 g/kg (ESPEN, 2021)。例如,60公斤患者每日需 1800–2100 大卡與 72–90g 蛋白質。

紅肉富含飽和脂肪酸,容易增加發炎;過量精緻澱粉則會提升胰島素與 IGF-1,刺激腫瘤生長 (Hopkins Medicine, 2023)。

採用地中海式飲食:多色蔬果、豆類蛋白、魚類、海鮮、雞胸肉、堅果、橄欖油,全穀類主食 (Demark-Wahnefried & Thomson, 2025; Mukai et al., 2021)。

  • 腫瘤專用營養品:含精胺酸、魚油、核苷酸、麩醯胺酸,能減少惡病質、提升免疫功能與白血球恢復 (Hu et al., 2022)。

  • 維生素與抗發炎補充:B群、維生素D3、維生素C、薑黃素、魚油,均有助於減少治療副作用 (Mukai et al., 2021)。

  • β-Glucans(如雲芝、酵母多醣體):臨床試驗顯示能幫助白血球數量回升,並支持免疫功能 (Lee et al., 2021; Ikewaki et al., 2021)。

日常飲食實際做法

當血紅素下降至 11 g/dl 以下,患者會出現疲倦、頭暈、活動易喘等症狀。若低於 10 g/dl,醫師通常會建議輸血。除了醫療介入,飲食補充鐵質、葉酸、維生素 B12 與蛋白質也是重要的第一步。

飲食與生活照護

健康餐盤原則:

  • 蔬菜水果:每日 7–9份
  • 全穀類:1碗五穀飯
  • 蛋白質:每餐至少 1手掌大小的魚、海鮮、雞肉或豆腐
  • 額外堅果與好油(橄欖油、亞麻仁油)

營養品補充:

  • 化療前後 5天補充腫瘤專用營養品,可減少備餐壓力,並幫助免疫與白血球恢復 (Schmidt & Oberritter, 2024)。
  • 少量多餐:每天 4–6餐,避免因副作用而攝取不足。

常見副作用與飲食應對

  1. 噁心嘔吐 → 少量多餐、避免油膩太甜食物、選擇酸味或乾食;治療前避免進食。
  2. 腹瀉 → 減少高纖食物,補充水分與鉀離子,避免乳製品。
  3. 便秘 → 多攝取蔬果全穀,增加水分與運動。
  4. 口乾 → 改半流質飲食,隨身攜帶水壺,避免辣、酒精飲料。
  5. 白血球下降 → 避免生食與未煮熟食物,確保飲水煮沸,保持食品衛生 (Verywell Health, 2023a)。
  6. 食慾不振 → 少量多餐,選擇高營養密度食物,營造愉快用餐環境。

飲食結構調整:植物為主

國際研究指出,癌症診斷後若採取以植物、魚肉、蛋為主的飲食,可降低癌症復發與死亡率 19–24% (Demark-Wahnefried & Thomson, 2025)。

  • 多吃五彩蔬果、豆類、堅果、全穀
  • 蛋白質以魚、海鮮、豆類、雞肉為主
  • 適量補充乳清蛋白配方,避免過多牛奶酪蛋白

小結

癌症治療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除了手術、化療等正規療法,營養與運動也是幫助身體恢復的關鍵。透過 增加蛋白質與熱量、採用抗發炎飲食、輔以營養補充品,患者能有效維持免疫功能、減少副作用、提升體力,進而提高治療成功率。


  • 營養 + 運動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 高蛋白 + 抗發炎飲食

  • 輔以營養補充品,能減少副作用、提升體力與治療成效

立即聯絡我們的專業團隊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