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療

Cancer Support, 放射治療

肝臟轉移全方位整合策略

肝臟是人體最常見的腫瘤轉移器官之一。由於其血管解剖特徵(雙重血液供應),惡性腫瘤細胞易於經由門靜脈或肝動脈播散至肝臟。流行病學數據顯示,高達 50% 的大腸癌患者、20–30% 的乳癌患者以及 30–40% 的肺癌患者在病程中會發生肝轉移 (Tsilimigras et al., 2021)。

Cancer Support, 放射治療

肝細胞癌整合療法全方位指南

肝細胞癌(HCC)佔全球原發性肝癌 70–90%,每年新診斷病例超過 90 萬例,是全球第三大癌症死因 ([Ruiz-Margáin et al., 2021])。大部分患者同時存在肝硬化或慢性肝炎,導致治療策略更為複雜。即便接受手術或標準治療,五年存活率仍偏低,患者常受營養不良、體能下降與心理壓力困擾。

因此,單純依靠腫瘤導向治療不足以改善全體預後,必須引入整合療法,以全人模式兼顧生理、營養、心理與生活品質。

Cancer Support, 放射治療

肺癌綜合療法全方位指南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放療、化療、免疫治療與標靶治療。然而,許多患者因年齡、併發症或腫瘤位置不適合開刀。此時,立體定向體部放射治療(SBRT)成為一個重要選項,它能在 1–5 次療程內,以高劑量精準照射癌灶,達到高達 90% 的局部控制率 ([Beverly Hills Cancer Center, 2024]; [MSKCC, 2025])。
儘管 SBRT 的副作用相對較低,仍可能出現咳嗽、疲勞或放射性肺炎等狀況,因此需要整合多元的支持策略。

Cancer Support, 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引起免疫效應:從局部治療到全身抗癌

「遠端效應」(Abscopal Effect)是指局部放射治療(Radiotherapy)不僅能讓照射部位的腫瘤縮小,還能使體內其他未接受照射的腫瘤也出現縮小或消退的現象。這個名詞最早由分子放射學家 Mole 於 1953 年提出,源自拉丁文 ab(遠離)與 scopus(目標)的結合 ([Mole, 1953])。

目前已知,這種現象主要透過免疫系統介導。放療導致腫瘤細胞死亡,釋放出腫瘤抗原與損傷相關分子模式(DAMPs),如 HMGB1、Calreticulin 等,進一步激活樹突細胞與 CD8⁺ T 細胞,使免疫系統能「辨識」並攻擊體內遠端癌細胞 ([Demaria et al., 2004]; [Nabrinsky et al., 2022])。

Cancer Support, 放射治療

膀胱癌免疫營養與整合療法實務指南

膀胱癌為全球第十大常見癌症,治療依症狀而異,從非肌層侵襲性膀胱癌採行 BCG 免疫灌注,到**肌層侵襲性膀胱癌(MIBC)**大多需要行根治性膀胱切除術(radical cystectomy, RC)並伴隨淋巴結切除 ([turn0search9]; [turn0search10])。
但 RC 手術併發症發生率高,接近 50–88%,而且術後常見感染與肌肉快速流失等問題,嚴重影響存活與生活品質 ([turn0search0]; [turn0search9])。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