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癌症風暴:家屬與照顧者支援
癌症已連續多年成為香港的頭號殺手。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字,每年有超過三萬宗新症確診。由於人口老化、不健康飲食模式、吸煙與缺乏運動等因素,癌症發病率仍持續上升。對於病人而言,癌症不只是醫學診斷,而是一場長期身心靈的挑戰;對於照顧者而言,更是一段無形卻沉重的旅程。
癌症已連續多年成為香港的頭號殺手。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字,每年有超過三萬宗新症確診。由於人口老化、不健康飲食模式、吸煙與缺乏運動等因素,癌症發病率仍持續上升。對於病人而言,癌症不只是醫學診斷,而是一場長期身心靈的挑戰;對於照顧者而言,更是一段無形卻沉重的旅程。
在香港,癌症已連續多年成為市民的首要死因。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每年約有超過 36,000 宗新症確診,並且因人口老化與不健康生活方式(如吸煙、飲酒、缺乏運動及高脂飲食),癌症發病數字仍持續上升。對於患者而言,確診癌症後不僅是醫學上的挑戰,更是一場身心靈的長期抗戰。除了接受手術、化療與放療外,患者經常會面臨營養不良、體重下降、免疫力削弱等問題,這些因素會直接影響治療的持續性與療效。
在香港,每年超過 3 萬人被確診癌症 (Hong Kong Cancer Registry, 2022)。對病人來說,癌症不只是醫生診斷的一行字,而是一場長期身心靈的挑戰。治療方案如手術、化療、放療、標靶、免疫藥物固然是主流,但病人與家屬也愈來愈多地問:除了西醫,我還可以做什麼?
在香港,每年超過三萬人被確診癌症 (Hong Kong Cancer Registry, 2022)。這些數字背後,每一位病人都經歷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心理風暴。
確診的一刻,病人常感到「晴天霹靂」:否認、恐懼、憤怒、抑鬱、孤獨交錯出現 (Kübler-Ross & Kessler, 2005)。
香港癌症發病率逐年上升。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20 年新增超過 34,000 宗癌症個案,近 15,000 人因癌症死亡 (Hong Kong Cancer Registry, 2022)。
癌症長期穩居香港頭號殺手位置,每年約有超過三萬宗新症。對確診患者而言,單單醫療費用已經是沉重負擔,更不用說工作能力下降、家庭收入減少、心理健康受影響等連鎖反應。尤其是近十年,隨着標靶治療、免疫療法及先進放射技術發展,治療選擇雖然更多,但藥物與療程費用動輒數萬甚至數十萬元。若沒有適當的資助,許多患者可能會因經濟壓力而放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