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醫學-保健食品諮詢
整合醫學結合營養、運動、保健食品與身心減壓,協助癌症病友減少副作用、提升免疫與生活品質,是治療與康復的重要輔助。
本文介紹癌症患者常見的替代互補療法與補充品,包括針灸、白藜蘆醇、芳香療法、Q10、葛森療法及高劑量維他命C等,並說明其科學依據與限制,協助病友在治療過程中做出正確選擇。
接受直腸保存手術(如低前位切除術,LAR)後,60%–90% 的患者會出現「低前位切除症候群」(LARS),表現為排便頻率增加、急迫感、排便不盡(tenesmus)、糞便成形困難、以及失禁等症狀,都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與社交功能Sheffield Teaching Hospital+5jadpro+5NICE+5。
進行直腸低前位切除術(Low Anterior Resection, LAR)或相關保留括約肌手術後,60%–90%患者會出現排便功能障礙,包括頻繁急迫、排便未盡感(tenesmus)、失禁、排便次數增加,而這些統稱為 低前位切除症候群(LARS)jadpro+2Love Your Buns+2。
這些症狀干擾生活品質,影響患者的情緒與日常習慣,應予以重視與積極因應。
癌因性疲憊(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與一般疲勞不同。它無法透過睡眠恢復,常伴隨長期、主觀而深刻的身心消耗,影響生活參與度與治療過程。研究指出,接受治療中的患者 CRF 盛行率高達 59%–100%,中度至重度疲憊者約占 30%–60% jiaap.inSemantic Scholar;在接受認真定義(strict definition)的症狀篩查後,仍有 20% 的後期存活者長期感受疲憊 Wikipedia。
在香港,許多癌症患者在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時,往往面臨長達數月的療程。化療能有效殺死癌細胞,但也帶來一系列腸胃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胃痛、脹氣與便秘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22)。營養不良會導致治療中斷或增加感染風險,因此,維持腸道健康與營養狀況,是患者能否順利完成治療的關鍵 (Arends et al., 2021)。
牛樟芝常被宣傳具有抗癌與提升免疫的效果,但目前僅有細胞與動物實驗支持,缺乏人體臨床證據。了解牛樟芝的真相、風險與替代選擇,避免錯誤期待與浪費。
菌菇多醣體(如雲芝PSK/PSP與酵母WGP)能調節免疫系統,幫助癌症治療後免疫恢復,提升NK細胞與T細胞功能,減少副作用並改善生活品質。